民营企业生存危局 —— 合规经营,没那么简单!
如果你是一家中小型民营企业经营主,你敢说自己的企业完全合法经营吗?相信绝大多数不敢。
有人觉得自己是合法经营,那么你企业的合规成本支出是多少?如果你没有这种成本支出,很可能只是你自认为在合法经营。
近年来,国家推行一系列的政策助力中小企业的发展,但中小企业生存、发展现状仍令人堪忧。这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原因就是合规成本之高使中小企业难以维继。
一、知识产权费用,以版权费用为例
企业经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需要使用软件、字体、图片。居高不下的版权授权价格催生出一大批版权贸易、版权索赔的公司。为了有高额索赔的依据,很多的授权价格定得都很高,有些远远高出国外的授权价格水平。
1.办公软件。数字化办公的普及,使电子软件成为每个企业的办公必需品。以微软的系统及办公软件为例,一套windows系统的授权费用在1650元左右,一套office的办公软件在3600元左右,相当于一台电脑最基础的软件配置需要5200元,想想你的企业使用多少台电脑。
除了这些基本配置外,根据企业业务的不同,还经常会不可避免的使用图片编辑软件、财务系统软件、办公管理软件等等,这些都是一大笔支出。
2.图片。企业宣传推广中,图片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素材。对于大的企业来说,可以打包低价采购。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却很难获得低价打包的采购待遇。但若按照单张进行授权的话,每张图片的授权价格少则几百,多则数千。保守估计几十张的话,企业也需要支付数万元的图片使用费。
3.字体。公司在宣传推广中,字体也是一项很重要的因素。近年来,字库也逐渐形成一种交易产品,以方正字库与汉仪字库为代表。字体的经销商通常会将字体分为基础字体和精品字体,通常情况下,基础字体的商业授权价格在1500-7000元/款;精品字体的商业授权价格在4000-20000元/款。
以上列举的仅仅是企业最最基础的版权费用,并不包括专业软件的授权费用。更何况现在的版权交易市场出现了畸形的维权模式—钓鱼式勒索维权,版权方在知道企业擅自使用其版权时不及时维权,而是等到企业使用达到一定数量使才发函告知,并以企业支付高额的授权费和解为主要目的。如企业不能满足,则会通过司法程序解决。
不管你是规模多小的企业,只要你的办公和电脑沾边,单纯想版权合规,每年至少几万元的支出也是不可避免的。
除了版权,很多企业也会涉及商标、专利等问题。比如企业想要注册商标,那么就可能面临不核准、商标被异议、被诉讼等法律流程。如果商标注册下来了,那还有可能其他企业注册近似商标,或者商标被侵权的情形出现。为了维护自己的商标权,又是一大笔法律费用的支出。
没有企业愿意以支付商誉为代价去博取利益,但是承受能力是我们无法回避的问题。
二、行政处罚
很多人看到企业被处罚的信息时,第一反应往往是“活该”,谁让你违法的呢!
但是我们必须清楚,现在的法律规定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大的企业可以有专业的法律团队或者外聘专业律师进行法律风险的防范,而很多中小企业往往稀里糊涂地就违反法律,遭受巨额处罚,因此破产倒闭地也时有发生。简单举例常见的几种行政处罚。
1.广告。商家为更好更快的宣传产品,总要设置一些吸引眼球的内容吧。一旦你使用了“最好”“最完美”等等表述,那么你的大麻烦就来了。这种表述是被广告法禁止的绝对化用语,一旦被查处,可能被责令停止发布广告,处以二十万以上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还可以吊销营业执照,由广告审查机关撤销广告审查批准文件、一年内不受理其广告审查申请。
实务中,雷腾律师曾接触过这样的案例。职业打假人向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举报企业网站介绍中使用绝对化用语,在企业介绍里使用了三个“最”。企业很快就接到当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的拟行政处罚告知意见,拟对其按照每个“最”20万元,共计60万元进行行政处罚。后企业据理力争,相关网站介绍内容并非《广告法》所规定的广告才逃过一劫。现实当中,网站宣传内容因违反广告法而被处罚的案例不在少数。
2.商品标签。简单以食品标签为例。
食品标签应严格按照《食品安全法》《食品标识管理规定》《GB 7718-201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28050-2011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等规定、标准执行。《食品安全法》第125条规定生产经营无标签的预包装食品、食品添加剂或者标签、说明书不符合本法规定的食品、食品添加剂的,监管部门可以没收违法所得、工具、原料等,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产停业,直至吊销许可证。不仅如此,依据《食品安全法》第148条,企业还需要赔偿消费者损失,支付至少1000元赔偿金。
食品标签问题的行政处罚力度较大,且容易发现相关线索,成为职业打假人重点关注的领域。职业打假人往往会关注各类瑕疵标签,包括标签内容不全,含量标示不合格,遮盖、涂抹标识,标注失效的执行标准等几类。这些标签问题常常并非企业故意为之,可能是因为法律意识淡薄、对规范要求不清楚造成的,有时甚至存在“消费者”恶意为之的情形,例如生产日期被故意涂抹掉。
很多人可能想当然地认为,如果企业规范进行标识不就可以吗?问题远远没有那么简单。
实务中,雷腾律师就遇到过这样的案例,职业打假人私下索赔未成,就在几十家超市购买相关产品,进行行政投诉举报,在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因为适用法律问题中止行政调查的情况下。职业打假人恶意在多地法院提起诉讼,同时为了故意折磨被投诉企业,便反复起诉、撤诉、再起诉,逼迫被投诉企业就范。
很多企业没有诉讼应对的经验,只能委托律师进行应诉。但这种多地反复的案件应对,有多少企业能够支付得起律师费?能够承担这种人力、财力支出?
小企业,一旦被职业打假人盯上,不倒闭也得脱层皮。很多企业如果还没有这种感触,那可能说明你做的还不够好,被认为是“没有肉啃的骨头”罢了。
三、中小企业的真正诉求到底是什么
中小企业生存状况很艰难,除了前述的问题外,还有很多,包括劳务合规、税务合规等等。对中小企业的减税措施确实有利于企业发展,但那只是在企业盈利的状况下。而现在的情况是,民营企业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困难,我们还必须要考虑如何保证企业不去背负太多隐形的经营成本、合法成本,保证更多的中小企业实现盈利。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完全规避所有的法律风险基本是不可能的,如果企业规模有限,也很难承担巨额的合规成本。只能尽量建立与企业规模相适应的的法律风险防控体系,尽可能减少法律风险。
中小企业的生存现状需要更多的关注,其意见需要被更多地倾听,使企业的合规成本尽量减少,被恶意索赔的法律风险尽可能避免。
——雷腾律师:紫巾蓝蛙